国产精品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污_国内成人精品免费视频看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纯_99美日韩乱码精品视频_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

當前位置:

【法律解答】——助力僑商僑企復工復產(第九期) 解除勞動合同之經濟補償知識問答

來源:中國僑聯(lián) 編輯:莫夏倩 2020-11-10 16:17:01
時刻新聞
—分享—

一、用人單位應給予經濟補償?shù)木唧w情形有哪些?

2008年1月1日《勞動合同法》頒布實施,其中第四十六條規(guī)定,在如下表所示的情形下,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。

11.png

二、計算經濟補償?shù)墓ぷ髂晗奕绾未_定?可否超過12個月?

答: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,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。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,按一年計算;不滿六個月的,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。計算經濟補償?shù)墓ぷ髂晗迌H指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》(現(xiàn)已廢止)規(guī)定在本單位工作不滿一12年按一年的標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,與《勞動合同法》劃分在本單位工作不滿六個月和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,不滿六個月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有所不同。

《勞動合同法》第四十七條規(guī)定經濟補償?shù)挠嬎隳晗蕖半p封頂”,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本地區(qū)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,向其支付經濟補償標準以本地區(qū)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為限,向其支付經濟補償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。根據統(tǒng)計部門近期公布的2019年上海市城鎮(zhèn)單位就業(yè)人員平均工資為114,962元/年(9,580元/月),上海市2019年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即28,740元。如勞動者月工資不高于28,740元,其可以獲得的經濟補償不受十二年封頂限制。

三、勞動者工作年限跨越2008年1月1日前后,經濟補償如何計算?

答:分段計算、合并相加?!秳趧雍贤ā肥┬泻蟠胬m(xù)的勞動合同按照現(xiàn)行規(guī)定計算、支付經濟補償,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;《勞動合同法》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(guī)定計算、支付經濟補償。兩部分相加,就是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。

《勞動合同法》施行前主要依據勞部發(fā)〔1994〕481號《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》(以下簡稱“《經濟補償辦法》”)。該辦法已于2017年11月廢止失效,但相關規(guī)定現(xiàn)在仍參考借鑒。勞動者工作年限跨越2008年,分段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時,要分別考慮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和依據。在2008年以前要考慮是否受《經濟補償辦法》規(guī)定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的限制;2008年以后考慮月工資是否超過平均工資三倍,如如超過三倍,則經濟補償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個月。具體規(guī)定見下表。

12.png

舉個極端例子,如果某勞動者在1994.01入職,雙方于2020.01協(xié)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,該勞動者勞動合同解除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兩萬元,那么該勞動者能且僅能得到24個月(12+12)月工資的經濟補償。如果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是經濟性裁員,則該勞動者能得到26個月(14+12)月工資的經濟補償。

四、計算經濟補償?shù)墓べY范圍包含哪些?是否包含個稅、社保及公積金?

答:經濟補償?shù)墓べY范圍應以勞動者每月應得工資為標準,包括基本工資、獎金、提成、津貼,補貼,不包括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,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,但不包括用人單位承擔的部分。用人單位具體為勞動者代扣代繳的個稅、社保和公積金金額可以從勞動者每月的工資單工資組成中予以分辨。還需要注意的是,計算經濟補償?shù)脑鹿べY是指勞動合同解除/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。

14.png

五、經濟補償金是否需要繳稅?

答:超過當?shù)厣夏曷毠て骄べY3倍數(shù)額的部分需要繳稅。

2018年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(lián)合發(fā)布的《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(yōu)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》(財稅〔2018〕164號)第五條規(guī)定,“(一)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(包括用人單位發(fā)放的經濟補償金、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),在當?shù)厣夏曷毠て骄べY3倍數(shù)額以內的部分,免征個人所得稅;超過3倍數(shù)額的部分,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,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,計算納稅?!苯洕a償只有在超過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以上,超過部分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。由支付補償?shù)挠萌藛挝辉谥Ц稌r一次性代扣代繳。

德恒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業(yè)務合伙人黃宇璐律師提供,如轉發(fā)請注明。


來源:中國僑聯(lián)

編輯:莫夏倩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紅網首頁 返回湖南省歸國華僑聯(lián)合會首頁